张耀峰,男,满族,河北承德人,1979年1月出生,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4月参加工作,博士,教授,现为365游戏大厅官方党委委员、院长,兼任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主任。张耀峰同志平时注重学习党章、党史,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敢为人先,勇当拓荒排头兵
2015年,接手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工作。中心基础薄弱,发展方向不明确,经费缺乏、人员不足,如何破解僵局,成为当时的一项难题。首先通过到全国典型高校广泛调研,学习先进经验;然后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了以微观数据库建设和社会调查为目标的工作开展路径;随后积极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探索合作,开展了湖北省健康与养老社会调查;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开展了中国城市劳动力社会调查等大型社会调查工作,打开了中心发展局面,初步积累了社会声誉。
2016年,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与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分中心合署建设。新成立的中心又面临着发展方向选择和人员缺乏的问题。科研平台没有固定编制,对参与人员没有约束能力,只能靠研究兴趣自发组织。但由于学科基础薄弱,没有研究团队基础,老师们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分散,一时间无法组织起研究团队。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与骨干教师沟通、交流几个小时,不断梳理理念,畅想未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16名老师、2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统计、大数据研究团队,并且形成了大数据应用与第三方评估两个发展方向,驱动中心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持续探索,拔尖人才引路师
2017年初,依托中国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分中心和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平台,开始探索项目驱动下的大数据统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数据帮”科研助理团队,从科研助理选拔,到培训,到科研指导,再到优秀科研助理遴选,逐步完善科研助理团队运行、管理机制。目前,科研助理从最初的三名学生已经发展到了几十名学生的规模,曾受聘科研助理的同学已经达到了100余名。科研助理团队采取项目驱动形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先后成立了“智慧警务”、“智慧校园”、“智慧思政”、“智慧招标”、“数据帮Club”等项目组。在这些项目组里,学生得到了企业级项目的培养和训练,为日后考研、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批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了骨干。
呕心沥血,团队凝聚奠基者
从无到有的组织、形成一支研究团队要远比报中一个课题、写中一篇论文重要的多,也难得多。记得2017年开始决定打造团队时,一个人都没有。于是就找到了3名学生,张耀峰自己先出去参加培训,把学回来的知识再传授给学生。慢慢的,学生从3名到6名,再到几十名,科研助理团队逐渐运作起来,运行机制不断健全,成果产出日益丰富。
学生团队的兴起迎来了学界的良好声誉,项目驱动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得到了学界同仁一致好评。越来越多的兄弟院校、学界同行前来交流、调研。随着社会声誉的提升,团队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在第三方评估以及大数据应用研究项目的不断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团队中来,并且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对比当初的“一穷二白”,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由16名青年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团队内部分工合理、机制畅通、运行高效,在学界、政界、业界影响力逐渐扩大。与湖北省发改委、省委改革办、省统计局等省直机关以及多个市州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自2018年开始,团队成员逐渐开始担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湖北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等学术组织及其分会的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团队与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以及任子行、世舶科技、烽火普天、小异科技、数萃等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大数据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日益突破。
胸怀宽广,学科发展领军人
作为统计学学科方向负责人,这几年带领团队在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逐渐积累、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学科发展最重要的仍是人才。为了培养学科发展骨干人才,坚持做到不与成员抢资源,为每位团队成员谋发展。
每年为团队成员申报国家级课题开展指导,并聘请专家层层把关,提高课题获批成功率,近三年团队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为培养梯队,主动将省委重大调研课题、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湖北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评估、优化湖北省烟草统计报表等课题负责人让给骨干教师,实现“责、权、利、名”全转让,本人只做项目指导。几年下来,培养了一批能独当一面的骨干,学科人才梯队结构明显形成。近年来,一有时间就与团队成员一对一交流,关心每位成员个人发展,指导做好发展规划。在为每位成员想办法、补短板、谋长远的同时,把自身学术资源和人脉资源提供给各位老师,为其发展增添助力。
这几年,每天基本上都是早八点到晚九点泡在办公室,一到周末就出差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会议。艰辛不言而喻,但每当看到所有的付出初见成效,就踌躇满志、信心不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期待为学校建设、学科发展、团队进步添砖加瓦。